2018年5月8日,科技部召开2018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新闻发布会。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副司长唐玉立向与会媒体记者全面介绍了2018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筹备情况及重大示范活动,北京市科委副主任伍建民介绍了北京科技周活动情况,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于玉斌介绍了气象科技活动周情况。科技部办公厅副巡视员吕静主持新闻发布会。
今年科技活动周主题为“科技创新 强国富民”,时间为5月19-26日,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启动式及主场地点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科技活动周主要目的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动员号召全国科技工作者、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实践,依靠科技创新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让科技发展成果更多更广泛地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全国科学大会召开40周年。2018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举办的首次大规模群众性科学技术活动,在活动内容安排上,突出科技创新支撑强国富民这条主线,统筹设计各项活动,充分展示军民科技融合、科技创新重大成就,充分展示科技成果转化催生的新产品和新产业,增强人民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服务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军民科技融合成就展示。军民融合发展是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通过展示航天、航空、深海科技创新成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军转民、民转军对科技经济和社会民生发展的促进作用,了解我国国防科技实力,强化国防意识,增强公众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科技创新成果展示。展示科技创新重大成就,呈现人工智能、信息通讯、新材料、生物等方面的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展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成果、重大科研装置,凸显科技创新在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公众理解科技创新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科技支撑美好生活体验。针对公众对科技多样化需求,展示科技自身高质量发展成就,举办互动、体验、参与性的科技活动。面向青少年、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部队官兵开展针对性强、趣味性高的公益活动。针对科技热点问题,组织专家进行通俗化讲解、实验演示、互动体验。推出适合少数民族、边远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特点的科普活动。
公共科技资源开放。推进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大科学装置、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重大科研试验场所等高端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激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科学兴趣。推进各类科研机构、大学、高新技术企业和园区向社会开放,各类科普场馆、科普基地向社会开放。
科普宣传活动。加强科普宣传,充分发挥电视、网络等媒体在科学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宣传创新创业人才,倡导科学文化,提升公众科学文化素养,鼓励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科学行为。培育国家重大活动引领、部门活动各显特色、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多种媒体广泛传播、科技活动遍及城乡的科技氛围,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营造良好创新文化氛围。
全国科技活动周的主场地点设在北京,5月19日上午将举行“2018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启动式”,以及“强国富民科普博览”,包括:“军民科技融合成就”“科技创新成果”、“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美好生活体验”、“全国优秀科普展品作品”等展示,展项460余项。主场展示活动19日中午对社会免费开放,公众可通过关注“2018北京科技周”微信公众号预约或现场通过身份证领票参观。
同时,全国科技活动周组委会将组织开展一批贯穿全年的重大科普示范活动,包括科技列车云南行,科学之夜活动,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全国科普微视频大赛,科研机构、大学向社会开放活动,科学使者进社区(学校、农村、企业、军营),全国优秀科普作品推介,科学实验展演汇演,“全国中小学生创·造大赛”、“全国未来工程师大赛”等活动。
科技活动周自2001年起已连续举办17届,成为内容最丰富、公众参与度高、社会影响力大的群众性科技活动品牌。今年是全国科技活动周举办18周年。据初步统计,各部门各地将举办2万余项具有地域特色和优势的科技活动,地方如上海“科技节”、天津、重庆“科技活动周”,广东“两岸四地科普乐园”等;部门如中科院“公众科学日”、气象局“气象科技活动周”、林业与草原局“林业与草原科技活动周”等;预计参与人数超过3亿人次